粉尘是如何而来的: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,遇到阳光照射,产生光化学反应,气体分子变成颗粒物。反应多了,就形成“霾”。天气预报中总是将霾列为“可吸入颗粒物”污染,但它重要来源可能是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污染。在古代粉尘主要来自于自然界的运动,如刮风、火山、森林大火、海浪、花粉、大气光化学反应。在现代人类活动扬起大量灰尘,如燃烧、工业污染、建筑活动、汽车、核试验等。
官方将“可吸入颗粒物”定义为“空气中≤10 μm的颗粒物”,标为PM10。其原因为人的鼻子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μm的粉尘过滤掉,只有小于10μm的颗粒物才可能进入气管和肺部。空气中的全部粉尘量为“总悬浮颗粒物”,去掉其中10μm以上的粉尘,剩下的就是“可吸入颗粒物”。另有人说≤2.5 μm的颗粒物更容易进入肺部,对人更有害,于是将可吸入颗粒物定义为≤2.5 μm的物质,标为PM2.5。
国家标准(GB3095-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)规定的总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级:
空气质量级别 |
Ⅰ |
Ⅱ |
Ⅲ |
|
总悬浮颗粒物 Mg/m3 |
年平均 |
0.08 |
0.20 |
0.30 |
日平均 |
0.12 |
0.30 |
0.50 |
|
可吸入颗粒物 PM10,Mg/m3 |
年平均 |
0.04 |
0.10 |
0.15 |
日平均 |
0.05 |
0.15 |
0.25 |
各大企业比较关心的粉尘问题:搞环保的关心粉尘的重量浓度,搞洁净室的关心粉尘的颗粒计数浓度,搞医药和卫生的要额外操心空气微生物的浓度。搞过滤器产品的要应付所有人的提问,所以要对各种浓度指标都有些了解。
以上信息是由北昌君控为您提供的粉尘国家标准,如还想了解相关信息请您查看其他信息。转载请注明是由北昌君控http://www.bktech.com.cn提供的。